- Blind mode tutorial
lichess.org
Donate

国际象棋局面分析——时间与空间纠缠的游戏(二十六)

ChessAnalysis
30深度的鳕鱼老师在局面分析判断中也会出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出错的......

<iframe width="600" height="371" src="

https://lichess.org/study/embed/HOPISkTt/DjJ3uGTP#21
" frameborder=0></iframe>
之前我应该是说过,似乎lichess对于职业赛事中的棋局,给到的引擎分析深度/准确度存在一些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职业棋手对局质量高,局面复杂。
那么我们来看本局普拉格南达对阵拉波特这局,11回合,鳕鱼老师判断失准的局面。
image.png
虽然b/c两线摩擦冲突爆发在即,但这两线都不会因此完全开放。所以我们来数格子,黑白控制比为13:14 。而a1格,由于白方长易位使得王更偏向中心,这是一个虽然不被白方控制,但实际上被锁死的格子。我也经常把职业棋手以及业余高手某些回合将王移动到次中心位置的动作,解释为压缩双方交战空间,在不影响子力腾挪的前提下,叠加己方控场强度。
用黄色圈出的两组小斜线格子,此刻不在双方控制之内。白方若要将b4/a5纳入d2后的控制范围,则面临c3马没有理想腾挪空间的尴尬。而黑方腾挪d7马,则可以打破e6/f5,双方对顶兵形成的控制僵持,相当于以轻子控制这两格。也就是说短期来讲一回合0.3的价值,可以换来2*0.2的空间控制价值,短期预期高于回合价值。绿线标出的是棋子可能动作方向,蓝线标出的是对格子的控制。可以看到白方e2马也有能力腾挪g3,将f5控制差距再度抹平。
以上都是在b/c线对峙没有爆发的前提下,我们看到的空间争夺。
毕竟11回合上半,白方选择冲兵d5应对e5,可以看到e5格几乎是白方5控的铁格,按照之前说到的冲兵原则,这步没有问题。c4兵的放空,并不是d线兵的责任。而黑方bxc4将帮对手盘活c3马,让马的腾挪和后对a5/b4的控制顺理成章。
所以唯独Nb6加上冲兵b4的配合,能够防止白方Na4的积极腾挪,并且迫使c3马被动腾挪。这进一步延缓了白方对王翼空间控制的夺回,同时让其后翼防守的态势更为紧张。这样一步棋得到的是王翼空间控制和后翼时间压制两个角度,两个维度的全面支持。拉波特用一次长考让自己确信这是一步毋庸置疑的好棋。
image.png
一般情况下我是很信任负责绘图的分析鱼老师的,但是,这次不知道鱼眼睛看到了什么脏东西。30深度之前的鱼老师一口咬定Nb6是一步错到能送给对手胜势的棋。这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拆解别人的棋局时,为了省事儿我确实会直接找到鳕鱼标注的问题回合。即便我可以在超快棋时限下滚轮浏览棋局,扫出令我产生怀疑的回合。只是......有鱼代劳省事舒心啊。
可问题就在于30深度的鳕鱼,局面判断是会失误的。本盘棋如果我自己快速浏览,前20回合我看不出任何问题。11....Nb6 12.Bxb6 cxb6,涉及的也是两个相对子力价值都很低的轻子对换,黑方b线的叠兵也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个白方长易位c兵高起的局面,b线叠兵对ac两线的冲击加倍对于黑方进攻有益无害。
那么之前我们分析了Nb6,空间上让己方黑格象强化其在王翼的控制力,时间上,给与白方后翼王前直接压力,迫使白方无法再以王翼空间争夺来淡化矛盾转移注意力。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分析Bxb6换子,双方付出的代价,以及后续局面变化。
image.png
首先是白方位于e3的黑格象,虽然看上去它“控制”了两条直插对方两翼的斜线。但实际上,其中完全由它净控的格子,只有位于对方半场的a7格,和己方王翼的f2 。其中a7格虽然是从a底线车手中抢到的,但边路车的价值要么通过开边线兑现,要么是向内线转移,形成支撑或者闪击结构实现。而f2格,只在对方c7兵打开后路之后,才有可能......总之也不值一提。唯一稍有价值的,其实是其与对方黑格象共治的h6格。
而黑方的d7马,其与黑格象保持控制均衡的b6/c5格,也无法以“净控”纳入其相对价值。Nb6加码对白方c4弱点的进攻,如果换得白方舍象对换。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还能为己方黑格象增加h6格的控制权。至此,我们已经从三个方面论证了Nb6的可行性,如果一步棋得到如此多的理论支撑,那么没有理由将其定义为一步失准的坏棋。
image.png
在对换之后,黑白双方空间控制也稳定在16:17,鳕鱼老师正常给到+0.2的局面分析。
我注意到在《game changer》一书中(我还是没抽出时间去读,所以是deepseek告诉我的),给到的引擎分析近似公式除了将格子控制价值定义为0.19以外,还给兵型和被锁死的子力一定的加权计算。
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且从指导人类棋手的角度,没必要算那些东西。错误的兵型一定导致失子,一定体现在格子占领价值的损失上。不活跃乃至被锁死的子力,价值的缺失一定会以空间控制力的缺失,以及防守结构调整所需额外回合代价为体现。
顺带一提,我非常想把时间/回合量化部分写进本专栏。但新的,好的,适合的局面......不太好找。而且时间/回合量化局面,基本上都是在空间衡量价值失效,也就是一方局面优势达到3-5甚至更多,也就是空间优势即将/已经对换成实际子力优势甚至升变优势的时候。经常是一方处于碾压或者对攻中领先一回合将杀的优势局面。这是lichess/chess网站上谜题,或者马头书谜题作为训练课题的优势区间。
所以我不认为这方面的理论化研究对于读者有更多帮助。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理解,在僵持阶段,一个回合的价值就约等于下一步棋对格子控制权的获取期望,平均在1-2格乘以0.2的价值区间。
至于本局,后续拉波特演示了其重子调动是如何与其他子力形成战术协同的,本章对此不过多赘述。
本来这章想更一盘余泱漪的960棋局,至于之后更不更,或者换成什么,再说再说~~
更这章主要是差点儿被鳕鱼老师弄糊涂了,怎么算那步Nb6都是好棋,结果30深度鳕鱼咬死是坏棋。但最后还是证明,使用严肃的局面分析方法就是可以基于当前回合空间控制,特定情况下再结合前后不超过3回合内的局面变化,硬拟合40深度鳕鱼的局面分析结果。只要兼顾整体/局部,空间控制力/回合强制性,我们可以不错过/错怪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