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ind mode tutorial
lichess.org
Donate

国际象棋局面分析——时间与空间纠缠的游戏(二十九)

ChessAnalysisTacticsChess bot
对阵Mechachesszilla-bot的棋局,不以空间控制态势呈现的结构性缺陷局面分析。

在本系列专栏博客里,我不止一次提到过“交通格”这个概念。在上一章我们以空间控制等价,重要子力在不在其所需交通格位置的正例/变例,讨论了比格子空间价值更为微妙的局面差异。我也说过人类棋手对于这类局面细微差异的感知,很多时候甚至胜过一两个格子控制权的转换。这很正常,因为大多数人下棋,所关注的是棋子。以战术路线规划为主的行棋逻辑,其局限性使得很多进阶棋手最多也只关注到一些重要战术格的归属。
由此,我相信一些有跨引擎训练经历的读者应该会意识到。一些引擎的战术引导非常适合他们,但另一些,或许过于严苛,或许过于反直觉。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引擎以不同的要素/质料为它们搭建底层逻辑的基石。这里会以一盘对战chess.com上Mechachesszilla-BOT的棋局,来展示如何分析识别对手的行棋逻辑,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局面判断依据和行动应对逻辑。
首先我们要知道Stockfish/Kemodo/Lc0这三个引擎,stockfish和Lc0几乎是两个极端,鳕鱼老师凭借函数化的规则作为局面分析的核心算法,而Lc0则依赖神经网络进行发散,kemodo则介于两者之间。
我没有和Lc0的对战经验,据说让子的Lc0有着极其变态的缠斗能力。而kemodo,熟悉chess.com上各种赛博特大bot以及Mitten的读者应该知道,kemodo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模拟各种人类棋风。但总体上我们可以认为kemodo系列的bot变种,是以棋子为对象,战术性选择为重。
<iframe width="600" height="371" src="

https://lichess.org/study/embed/6LblemWs/osJICado#30
" frameborder=0></iframe>
15回合,执白的Mechachesszilla,Rc1意味不明。因为在上一回合,黑棋明显酝酿腾挪c6马,以进攻对方f3马来牵制白方的d1后。此时白方放空a兵,支撑c兵可以解读为预先解放后对于c兵的协防职责(即便后此时并没有到岗)。虽然stockfish非常倾向于在高深度(30+)将Rfc8标记为一选,但在我看来王翼车到后翼半场,未免造成后翼车底线狭隘,甚至占据c8这个可供白格象支撑e6的交通格。不利于构筑最小自持结构。
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鳕鱼老师看重冲兵a5-a4,为a线车提供巡河机会的可能。但实战中,自然是Rac8酝酿闪击结构更为自然。对方的王翼单马不具备腾挪转进骑上b5格的机会。我的Rac8相较对方Rac1是更为合理的解放子力的棋着。毕竟a7兵比a3兵多一个选择,不仅进a5黑格(场上只有白象)无代价的抢占高位,还能a4腾挪出a3格,为c6马提供a7-b5,这个有自持力的捉双战术结构。
而16回合,Mechachesszilla选择Qe2,让我确信,这是kemodo式的,损失局面,换取战术机会的棋着。我们对比空间控制,可以看到15-16回合,白方的着法看似延续了18比15的空间控制“优势”。但是......
虽然和大家在本专栏分享的,多是以空间控制为优先指导的行棋逻辑。在我领悟这一技能之前,我是老老实实用战术思维爬过了Carlsen bot和lv.25-Kemodo这两座山的。所以我能意识Rac1虽然看上去很迷,却明摆的昭示了,白方彻底放弃Qc2,这样简单的白线叠后象的子力协同。
在第6回合黑格象硬换f6马强拆黑方王翼防守的“抱架”之后,白方实际上可用于协同作战的子力已经陷入不足。很可惜,Mechachesszilla是在用我精通的后兵谱系来挑战我以e6为核心的黑棋体系,我深知执白后兵如果想要赢棋的话,关键往往在于如何保护自己的黑格象上。
那么,16回合的关键就在于,识破白方酝酿Be4这一计划。提车Rc7,保留预热好的闪击结构,同时协防b7象。继续等待c6马的腾挪机会。Ne7-Ng6-Nf4,是可以精准打击白方的白格象/后的。这就是黑棋不占领中心,却以强有力的控制来拒止对方兵型,对对方纵深协同空间压制力的体现。
更深一层的,c6马腾挪的另一个前提,就是对e5格的协防。以e5为跳板,白方保有Nd7捉双的战术空间。如果c6马作为前一道防线,若要腾挪转进,就要预先填补深层的战术防守空白。
另外,诸如黑方Na5-Nb3,对方Rc2提车就会打空的战术线路,我们点到即止。
在拆掉Be4这个计划之后,Mechachesszilla选择Qe4,一步无效的王翼进攻施压。
17...g6 18 .Qe3
至此白方彻底暴露了16.Qe2后续战术施压线路的弊端。d3象和f3马的自持力不足,腾挪空间和回合窗口局促。后在狭窄线路上的频繁调动让这一结构缺陷欲盖弥彰。a3/c3两个等高的弱兵,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横向的叠兵。在双方重子在参战子力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的环境下,是非常不理想的兵型结构。
c3/d4的短兵链长期被困守黑格,这对于在棋局早期就冲破中心实现自己交换价值的黑格象,早已没有限制作用。
当然,Mechachesszilla19回合的Ne5还是让我有些吃惊。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Kg7潜在的问题,才最终确定应该尽早用换后将长期威胁爆破掉。
也正是这样的战术密集的行棋策略,让我依然保留以Kemodo系列顶级bot作为训练对手的习惯。Mechachesszilla虽然绝对强度上比Sensei猫稍弱,但依然是极为强劲,且富有启发性的陪练bot。顺带一提Mitten变种——Sensei的强度上限,是可以达到完美棋局表现的。不让棋,也就是没有厘兵损失大于20(0.2)的棋步。这一点上和lv.8 stockfish的上限相当(平均表现则难以判断,受限于时间和精力,我没能执白拿到对sensei的胜局)。
和Kemodo系列bot的对局,我想读者也注意到了,很难以空间控制来进行准确的棋局分析,甚至全盘不出现明显的空间控制锚点。执白的Mechachesszilla Bot其局面劣势,完全以结构性缺陷体现,表现为放空的子力,过载的防守子力和低效甚至无效的进攻调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和kemodo系列bot训练的过程中,磨练出了不错的战术思维和防守意识,但真正总结出另一套基于空间控制的局面分析方法和行棋逻辑,还是在以lv8 stockfish为陪练之后。
当然,这其中不涉及褒贬。stockfish虽然强,但我在天梯日常对局中最不担心的,就是对手使用stockfish进行作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鳕鱼老师。反而是那些可能使用平均强度只有2200+的拟人战术引擎的对手,让我完全无法抓住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一旦碰到日常训练没有碰到的谱,现场分析局面和制定应对策略会非常消耗时间和脑力。
这个章节......其实和前面关联度不大,算是创作瓶颈期挤出来的一点儿东西。最近家里有些事情,嗯,拖更不是因为打游戏。不过似乎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这个系列专栏被列入了blog/community?filter=best行列,所以我一边纳闷的看着一些章节的阅读量猛增,一边继续拖更。更惊奇的是粉丝读者居然大多来自非汉语国家,但愿浏览器自带的翻译功能能把我这里一些个人向的术语/表达翻译清楚吧。
至于接下来更什么,虽然有大致想法,但,限于最近处理家中变故,身心疲惫尚未完全缓解,感觉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不如听听粉丝朋友的意见,有什么想让我看看讲讲的局面,都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