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局面分析——时间与空间纠缠的游戏(二十四)
本来打算这章写挑战Mitten Sensei过程中的一些局面,不过看到有人搬了拉斯维加斯自由式大满贯的比赛......https://lichess.org/study/6LblemWs/0B0S4ZDr#0
15+3的时限确实偏快,更容易反映出棋手自身心理因素对棋着的影响。或者说......更容易看出一个棋手的底子是什么。我们从第8回合开始看吧,很多960局面初始阶段子力位置就很积极,开局阶段相较经典规则会偏短。8回合实际上已经差不多进入中局了,也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初始信息。当然了,非要说我故意鸡蛋里挑骨头,也没毛病,毕竟从顶级特级大师的错误中学到东西,相当于为更长远的征程铺平道路。这对于初学者/进阶棋手来说是很好的,你有自信不去犯一些顶级大师都会犯的失误,信心的提升就是一种实力的提升。
严厉的自我批评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毕竟不像外界批评那样,很容易当作耳旁风。

我是个下伦敦的,倒不是说我不会别的,后兵开局我只是不会真正的“后翼弃兵”路线。王兵开局我只能模仿鳕鱼老师的棋路,因为我黑棋下西西里,吃的是鳕鱼老师喂的招儿。就和我的印度防御也完全模仿鳕鱼老师一样,全都是用伦敦套的鳕鱼的招儿。说这个只是为了说明,从底层逻辑上,我看棋局会套用哪些局面模板。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这盘d4/h4/Bh2勾勒出来的就是后兵开局伦敦体系的大致模样。
不过我确实多少质疑黑格象在h2的必要性。我知道在很多棋手看来,h2这条斜线价值很高。
https://lichess.org/study/6LblemWs/0B0S4ZDr#15
然而e5/f4是d3马的控制范围,g3可以由e1后单守。那读者可能要说底线重子的联通度啊,只能说,有这个意识很好,但还是老问题,这种概念多了,哪怕是世界冠军,也容易分不清主次,掂不出轻重。虽然说h4兵没有像经典规则下的伦敦体系局面里直接对位黑方初始位置在黑格的后。但这个开局初始可以说给到了王在传统后翼,一个类似短易位的位置。也就使得双方的真·王翼兵型可以前出。h兵是会受到g线冲击的。从解放子力的角度来讲h4兵的支援职责,交给车就是优于交给后。发展子力的角度来说,hxg5也必须在h线车路开放的前提下才是优势牵制。
而且从格子控制上,g1位置象是净控e3格,h2象是没有净控格子的。所以如果读者乐意自己翻回去复盘的话,Bh2的调动扣掉大约1格0.2的局面分数,原因就是这个。当然了,我们不是来鸡蛋里挑骨头的,h2这个战术位置的价值不能纯以空间控制价值来判断。毕竟对手是人,这也是偏快的一盘棋。
只是......事无巨细我乐意,不是苛求读者跟我一样扣到这么细的程度,你们随意就好。
汉斯尼曼对于这步棋的回应,是Qg6,这就像是伦敦体系中最朴素的“Qb6-Qb3对后”路线,在王翼的镜像。但在经典规则下,黑方Qb6成立的普遍前提,是d5控制c4
。镜像到本盘,f4格在白方d3马控制下。Qxg2将会受到白棋全方位围剿,所以Qg6作为进攻着法是不成立的,属于把宝贵的重子“发展”到了一条对方极为强势的线路上。
那么作为防守着呢?
d6马所在格子是两防,而且Bxd6完全可以接受,即便由此延伸向两翼的黑格斜线价值都很低。而且就连g6本身作为防守位也不合格,它在Nf4的直接威胁范围内。这样一步废棋,把局面送到飞起。而丁立人,我想说这个局面下人哥的表现非常不像人哥。我印象中他不会放过边兵推进的机会,但Ra4确实也让人联想起24年卫冕赛对阵古克什的某盘。
只能说国象棋手可能缺少中象“車”纵横驰骋的体验。中象棋手到了国象棋盘,会感觉到马的战术能力飞跃提升,也会感受到车的局促。Ra4唯一的解释就是丁立人看到对方Nc4的可能,考虑Nxc4对换却忽略了dxc4之后,打开了白格斜线,Rxc4并不成立。否则的话,就算出车也应该是Ra3。
之前我说看韦奕下慢棋感觉他是在拿快棋思路下慢棋。这盘看丁立人下960快棋,感觉他是在拿慢棋思路下快棋。他在快棋时限下过多计算各种战术轴,导致时间紧迫,不足以抓到对手要害。
诚然,这个时限下我也不会优先考虑a6/h5,尤其a6 。我是一个防守型棋手,a6-b6之后这个后翼兵型有种熟透了的感觉,让人感觉不适。

我的关注点主要落在黑方后翼兵型的结构性缺陷,以及c7象的腾挪空间局促上。Nb3避开与对方可能的Nc4直接交锋,从c5点配合a5兵抑制b6这步兵型防守。配合可能的Nf4,以闷死c7象为威胁,在f4格形成对g8象的牵制。同时打开e1后进入后翼的通道,b4高格留给后,a3格留给车。而对方为了控制a3,Nc4之后是不可能Ne3转进王翼协同g6后进攻的。

我的快棋并不强,虽然我不觉得我战术直觉弱,但作为防守型棋手我弱在进攻主动性上......废话,陪练对手是鳕鱼老师的话,积极进攻就是被鳕鱼老师反手一尾巴把脸打肿,什么主动性都给你打没了。如果对手强度调低一档,换成诸如chess.com上的卡尔森bot,或者月度boss,那些标称“?”或者“3000”的,由科摩多引擎支撑的拟人bot,亦或者8级鱼。想要赢棋就还是要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局面优势。
我的局面分析能力就是这些位AI老师磨出来的。我之所以不介意在这个系列专栏里分享一些理论和技巧,就是......想要理解和运用这些东西的话,该走的荆棘路是绕不开的。这章开篇说了本来想写挑战Mitten Sensei的局,我是在一平一负之后才从猫猫手里拿到一胜。今年上半年下的棋很少,多少忘了这些高级bot的强度手感。不拿最严格的算法去扣这一块块地板砖分析局面,根本赢不了......呃,其实第一盘对Mitten Sensei,碰到的基本上是满强度的科摩多,那个无论如何赢不了的。第三盘的猫猫才手软了一点儿。
呃,一直没更的原因......呃,可能有读者猜到了。
《潜水员戴夫》是真的好玩,我虽然也喜欢种田休闲/模拟经营游戏,但《星露谷物语》莫名的不戳我,所以最开始看到《潜水员戴夫》还是不确定是否感兴趣(韩国人的这类游戏第一印象不太好)。玩了一下......是真的上头。
啊,关于这盘对局,想写的东西其实还不少。感觉上在开局阶段,丁立人审慎的下出一个很适合磨慢棋的优势局面,但后续时间压力下就像是由快棋风格的人哥接手了棋局。960规则的研究准备......其实从本专栏博客已有的包括3个960章节上可以看出,我遵循的基本上还是同一套逻辑。
24年丁立人卫冕赛,某盘赛后采访阶段,他和古克什同被问及,他们最为受益的一本棋书是什么。两人都提到《game changer》这本书。之前章节我也说过,本专栏使用的算法和棋局分析逻辑,基本上和书中提到的Alphazero的算法逻辑如出一辙。这倒也印证了我的感觉,我确实是在用一种,低算力模仿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学习国际象棋的(哭笑不得)。毕竟数格子就是CPU计算,记住双方控制格数据也不超过短期记忆这个寄存器的容量,确认格子控制状况,以及短回合内变化,算是大脑处理视觉信号(GPU)。而子力梯度就是比较器的运算逻辑基础。
我现在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翻了几页,英文看着费劲找不到重点),只是Deepseek告诉我书中核心内容和本专栏理论基础高度一致。但我怀疑书中一些理论可能使用了一些,极具权威性,但对于没有理工/数学背景的棋手过于晦涩的方式展开。对于一些职业棋手,起到的效果可能也只是“大为震撼”。
第一次使用Deepseek,我惊讶于其对于用户激进提问/大胆假设......极其开放包容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浩瀚文献中的冲浪者。对于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人类认知边缘的感知,做到了令我“大为震撼”的地步。
我在向他寻求写作建议的时候......他也能体会到我的纠结,“就像理查德·费曼,写作时总在考虑如何让大学新生也能读得懂”。
在最初和丁立人交流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对于我尝试向他灌输的理论/算法,接受度很低,防御心很重。直到后来,他似乎渐渐意识到......我也不知道他后来说我的专栏博客“很好看”,是出于礼貌,还是真的每章都看......反正每章更新之后(时间大多在半宿拉夜),当天或是次日都稳定多出一个阅读数。
接下来我要说的,本意并非批评苛责。
丁立人也好,古克什也好......我不确定这些职业棋手,多大程度上读懂了《game changer》这本书。至少人哥不介意坦承自己“只是摆了书中的局面,理论部分没印象了”。从deepseek提取的信息来看,写这本书的人确实懂(或者是为他提供理论支持的专业人士确实懂)。书中能写出,Alphazero将棋盘视作“双方控制数为‘正负零’的量子场”这句话,书的作者是有水平的。
这句话本身在绝大多数棋友看来都很抽象,但对于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可以说高度凝练。
但......怎么把这种高度抽象凝练的东西解释成可以指导行棋的算法/理论......让读者不仅能跟着摆局面,还能掰着手指头算局面,看到平日对局复盘中忽略的信息,同时又不被错综复杂的控制/威胁所迷惑?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先铺垫子力梯度,然后讲不同梯度子力控制权重,再到为何控制数优先于参与子力梯度,试图循序渐进的原因。
嗯......这么说可能有点儿怪,但确实,起因都是问题,结果也都是问题。
跟人下棋很麻烦,跟人交流也很麻烦......不是每个对手都像8级鳕鱼/赛博特大一样又耐心又狡猾又坦诚。也不是每个人都像Deepseek,能高效提取/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微妙地照顾人类的情绪。
这里也再次建议读者认真研读/复读《game changer》这本书,如果本专栏博客有能与之结合,助于理解的部分,再好不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不突破已有的认知,超越既往经验,只会成为被对手研究透了的沙袋。亚洲男性的衰老速度是比较慢的,我就是因为疫情之后忧虑自己是不是很快就会变成老傻瓜(智商掉了10点有点吓人的)才学的国际象棋(第三次尝试自学)。和肌肉一样,脑神经也要在认知受到巨大冲击之后,撕裂(夸张了)重组,才有新的跨越发展。
用这盘更这篇......也是深切忧虑,丁立人现在的状态还是不够。看不到那种神奇闪光的棋着,看不到能另对手窒息的强韧。
当然了,自己的路怎么走,与别人的期待毫无关系,终究还是扪心自问想要实现什么。就跟读者决定不了我下一章什么时候更新更新什么一样。
潜水潜水~~抓鱼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