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局面分析——时间与空间纠缠的游戏(四十八)
重子底线调动问题,FIDE世界杯第二轮,Titas vs Wesley。<iframe width="600" height="371" src="
https://lichess.org/study/embed/6LblemWs/ZCxr9oIQ#41
" frameborder=0></iframe>本章继续看FIDE世界杯2025的比赛。本盘执黑的Wesley,在今年的欣克菲尔德杯夺冠,慢棋击败古克什,快棋战胜卡鲁阿纳和普拉格南达,可谓高光时刻。在拖更期间,他战胜古克什那盘我本来是打算写做第45章的。但三度易稿之后,还是没采用。虽然欣克菲尔德杯提供了不少值得一讲(对我来说)的好局面,但我对该赛事的安排和结果存疑。至于wesley在欣克菲尔德2025获得的是否是定制冠军,暂且不论。我们姑且来看这盘,Wesley缺乏严谨性的行棋逻辑和战术思维能力上的不足。
21回合,白方Be5,因为这一章我们主要从战术视角来讲子力调度和行棋逻辑,所以先不数格子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数。战术视角上,我们要更加关注的,是对方每一步棋的实质和意图。意图是意图,有可能对手走的一步棋只是恰好和引擎最优解重合,但他自己并不理解这步棋的实质,只是有他自己的思路和部署。那么准确识别这步棋的实质,做出真正意义的最佳应对,才有可能抓到对手错误意图之下的战术漏洞。
那么Be5是什么,很明显,就是威胁到了黑方d5马的根基之一,连环马的另一端,f6抱架位的马。你看现在这两个前后略微错落的马,左手是紧抱的左拳,右手略微前倾便于轻快的刺拳试探(这时的底线调度就如同拳手的垫步)。
如图所示,d5马双方之前维持了三攻对三防的平衡,黑方兵/马/后的防守梯队要优于白方象/马/后的进攻梯队。但如我之前说过的,所有棋子都是1hp,所以提升数量的重要性高于质量。最后完成斩杀收割的一方更容易有更大的斩获。当然......总不会有人非要拿轻重骑兵去跟重甲戟兵方阵进行无意义的硬换吧。
只是从d5马防守的角度,黑棋就应该将d线补防计划提上日程。何况在18回合,白方已经Rad1支撑d线。在c/d两线兵型摩擦冲突爆发前,黑方还有必要思考,是否有趁c6兵尚在,支撑自己后翼兵型推进的必要。在边兵推进中,我们可以看到a7兵直推a5都是无需保送的。而a4,在对方马/后双防之下,即便a车保留原位,也不足以支撑a兵进入a4 。还记得推兵原则吧,对方两控而且轻子子力梯度上对重子有优势。如果需要兵a进4,需要的也是兵b进5作为支撑 。形成的也是封闭横向车道的阶梯兵型,a车是没有从边路横贴河道进入战场的机会的。
所以,Rad8,d8格确实是双车/后/黑格象共用的交通格,但交通格的占用原则就是谁有职责谁用。d7象的职责就是协防f6,没有任何腾挪的必要。所以,哪怕是Rfd8都不是很错的一步棋(但很挫)。至少,虽然时机不当,黑方确实可以为后翼车保留进c线的机会。而实战中Wesley的Rfe8,感觉就是只看了一眼Bxf6-Bxf6之后自己可以占领开放线就走了这步棋。
这三分钟漏掉的东西太多了。实际上连漏掉白方g5加码进攻f6马都不需要提及,只是后翼半场的信息就足以解明局面重点。更不必说Rfe8还确实占用了f6马腾挪逃逸的支点(只剩h5这种抽象格子)。单论这一步棋,Wesley表现得像个被普通GM吊打的2200分棋手,完全不像拥有在欣克菲尔德横扫一众豪强的实力。
回想22年卡尔森对汉斯尼曼的指控也发生在欣克菲尔德杯......我还是不太相信国际象棋职业圈都是一群单纯的棋呆子,如果是,那么这群人太容易被控制和操纵了。想想至今死因不明的Daniel Naroditsky,不管是不是阴谋论,年轻有为的行业精英意外死亡率是真TMD高。成功不无代价,凡是不以个人能力为阶梯登上的位子,坠落的时候都是粉身碎骨的悲剧。
本章依旧算作之前拖更,对读者的补偿,顺便夹带私货。我觉得读者朋友对于我的情绪化表达和一些偏执认知还是很宽容的,毕竟这是个半专业半消遣的专栏-博客。短归短,但我觉得对于重子底线调动,这种重要程度堪比拳击手步法的棋手生存之道,这章我讲清楚了。
(我记得我写过这类内容,但哪一章我忘了。无妨,反正2700+的GM都会忽视的基本功问题,后来的读者也能吃到经验,就是有意义的)
